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 
天天快消息!群星闪耀的明代书画盛宴——“龙与士特展”在沪开幕
来源: 钱江晚报      时间:2023-03-25 12:18:18

展览现场


【资料图】

3月24日,龙美术馆十周年系列展览之“龙与士——明代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特展”开幕,展览由刘益谦总策划,谢晓冬策展,精选83件(组)明代书法、绘画作品进行展示,其中约20组系首次公开亮相。展览将持续至6月18日。

开幕式上,龙美术馆馆长王薇表示,“本次展览展出作品包括近60位创作者,他们的生活年代跨元末和清初,囊括了浙派、吴门画派、松江画派及同时代名家的书法、绘画及信札等珍贵文物,尤其是多件长达十余米的手卷,极为壮观,为我们了解明代历史、文化、世族阶层,提供了切入口。”

龙美术馆馆长王薇致辞

展览总策划,龙美术馆联合创始人刘益谦称:“这次展览是龙美术馆开馆十周年系列展览的重要篇章,从‘南张北齐’大展,到‘四王吴恽与四僧书画特展’,如今持续到了‘龙与士——明代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特展’。明代出现了许多大文豪、大思想家,时至今日一直影响着后人。明代三百年,文人的思想,文人的绘画与书法,就像一座丰碑,值得我们骄傲和仰视。”

本次展览总策划刘益谦致辞

展览策展人谢晓冬在序言中阐释了明代的经济实力:“明代是一个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时代,最初以农业立国,后期商业繁荣,到17世纪全球性贸易网络开始形成时,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银流往中国,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的普遍支付手段。16世纪中期起,中国继宋代之后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次文艺复兴,通俗文学、出版业、哲学、科技和艺术得到全面发展。”

策展人谢晓冬致辞

艺术不仅仅关于图像,它更是文化和历史。在展出的作品中,观者不仅可以看到行旅、送别和雅集文化如何出现在明代上层社会的日常生活里,也将看到手卷、扇面和册页这些形式如何作为礼物和社交场景,巩固和创造人际关系。

绘画不仅仅基于友谊和礼尚往来创作,也被悬挂于特定场合和季节,成为新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图像出现在明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录呈现明代人的时空观和日常审美,甚至参与集体信仰的塑造。

展览现场

书法是最直接表现作者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更能体现书写者的内在学识、哲思与道德文章。士大夫未必擅长丹青,但书法是必修的事业,甚至皇帝本人日常也需临池不辍(如本次展览中隆庆帝的《行书五言诗》),当然这首先因为书写贯穿于文士阶层的各个生活场景当中,书写即生活本身。

毫无疑问,明代是一个巨变的时代。皇权与士大夫阶层之间的复杂张力不仅是解读明代社会演变的关键线索之一,也是今天观者欣赏阅读明代书画的重要入口。浏览这些佳作,感受视觉审美冲击之余,会不得不感慨,“士是明代最具偶像性质的形象”,也会一次次被这些作品带回历史现场。而这,正是本次展览在艺术之外的另一期寄所在。

展览现场

部 分 展 出 作 品

董其昌,《书画合璧山水小景》局部,纸本水墨,册页,29.5×22.5cm×20,1613

夏昶,《湘江春意图》,纸本水墨,手卷,32.5×921cm

张弼、李东阳等,《守南安送行诗卷》,纸本水墨,手卷,18.8×971.8cm

沈周,《送吴文定行图并题卷》,纸本水墨,手卷,31×1652cm

唐寅,《金阊送别图》局部,纸本水墨,手卷,21×132cm

文徵明,《兰亭修禊图并记》局部,绢本水墨设色,手卷,30.5×770cm,1557

王守仁,《复罗整庵太宰书》局部,纸本水墨,手卷,25.5×294cm

仇英,《人物图卷》局部,绢本设色,手卷,29.5×618.5cm

吕纪,《红梅斑鸠图》,绢本设色,立轴,168.6×97cm

吴伟,柳荫炊钓图,绢本水墨,立轴,296.7×159.6cm

祝允明,《仿米芾

唐寅,《行书七古诗卷》,纸本水墨,手卷,30×262cm

周臣,《观潮图》,绢本设色,立轴,181.5×99cm

陈洪绶,《清供图》,绢本设色,立轴,134×53cm,1625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