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 
“扩内需”利好下 酒业供给侧改革怎么改? 天天速看
来源:      时间:2022-12-30 09:56:50

辞旧迎新之际,风头正劲的白酒怎么干?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明了方向: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白酒业讲得不多,亟待引起我们的警醒和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去产能要有求实性

目前,白酒业弥漫着“产区热”“品类热”“扩产热”,众多企业都在争先恐后搞基建,大张旗鼓扩产能,总体数量无人知晓,投资总额肯定惊人。在白酒产量连年下滑、市场销售低迷、厂家商家库存高企的背景下,为何出现此种情景?

一是产能短缺,库存不大。此种情况属于补短板强根基,扩建的是优势产能,展示的是发展信心,自然无可厚非,但也要把握好力度与速度。

二是规划要求,不能不搞。落实规划无错,但规划是否与实际相一致,是否留有充分的余地?纸上得来终觉浅,检验成败靠实践。主客观相符合的规划当然要兑现,但若把脱离实际的主观数字作为指导思想,则贻害无穷。

三是政府建议,不搞不妥。地方政府的职责之一是推动经济发展,解决居民就业,酒厂作为纳税大户,自然受到政府青睐。但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必须对自己的经营决策、经营结果负完全的法律责任、经济责任。对地方政府的建议、要求当然要认真对待,能落实的也要尽可能落实,但不加分析不做调研地盲目接受则是懒人的行为。因此,要创造性地落实地方政府的要求,严格执行企业投资决策的程序要求,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才是对企业高度负责,也是对地方政府真正支持的表现。

四是政策调整,不甘落后。《产业指导目录》取消对白酒新建生产线的限制后,有人士认为白酒可以自由发展了。其实,国家对白酒的产业政策体现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个方面,不只限于《产业指导目录》。对白酒征收消费税就是用经济手段限制白酒的发展,就像不久前对电子烟增收消费税一样。近年来,多家白酒企业的IPO均被证监会以各种理由否决,实质上也是在资本市场上对白酒业的一种限制。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五是吨位决定地位,不干不成。白酒厂家必须有一定规模的产能,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规模越大、原酒产能越大,在行业中的地位就越高吗?茅台的老大地位靠的是吨位还是物以稀为贵,靠的是产能还是饥饿营销?如果普茅的产量翻一番,它还能有今天的地位吗?可见,企业的地位是由历史现实的诸多因素铸就的,考量的是综合素质而非产能一项。有些企业产量很大销售额也很大,但利润率低、负债率高、现金流为负,难言为行业翘楚。我们不能再走粗放型外延式发展的老路,而要走质量效益型内涵式发展的新路。把我们的着力点从一味拼规模,转移到效益好、创新多的高质量发展上来。

因此,去产能不是不要产能,而是要充分利用好存量产能谨慎筹划好增量产能;也不是不增加产能,而是产能扩大要适度不过度,量的增长要合理不盲目,对那些超过实际需要前景不明的产能还是果断去掉为好。目前,上马的产能项目可谓遍地开花,但其中有多少是有效的,有多少是闲置的,有多少是优质的,有多少成为包袱,只能让实践来回答了。为规避风险,在建的项目最好分步实施,边看边干适时调整及时止损。

对待白酒产能问题,我们要牢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系统观念、底线思维,把实践作为检验各项政策和工作成效的标准。”

去库存要有紧迫性

据报道,2022年上半年,白酒上市公司的存货余额合计为1232亿元,同比增长15.23%。其中酒企存货增长20%以上的有11家,超过100%的有一家,超过40%的有2家,足见压货之严重。白酒上市公司尚且如此,遑论其他白酒企业呢?

又有报道称,据不完全统计,酒类流通领域库存达3000多亿元,且不包含茅台的社会库存和啤酒。其占2021年白酒销售收入的近一半,占酿酒行业收入的三分之一。有些经销商直言:现在好多酒厂为了财报和数据好看,都在拼命压货给经销商。厂家不会因为库存大就放过经销商的,任务还是会继续要求完成,所以库存会继续增加。其实是在恶性循环,因为动销慢了,价格也越来越低。

库存高企既说明总量过剩,又说明有效供给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适销对路产品缺乏。

当然,这里有疫情因素的影响,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酒类销售虽不会有爆破式的增长但会有恢复性的增长。但有一些长期因素的影响需要引起高度关注。一是全国老年人口逐年增多,新生人口逐年减少,目前已有13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说明酒类消费人群萎缩;二是我国有6亿人月均收入1000元,囊中羞涩。2022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677元,同比增长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0.9%。

数据表明,消费升级的速度没有我们预想的快,中产阶层的扩容也没有我们预想的大,甚至在某些人群中出现了消费降级的现象;三是大众对健康防病注重营养追求时尚的理念日趋强盛,对酒类的选择更加慎重和多样化个性化;四是白酒国际化喊了很多年但始终打不开局面,只能在国内市场窝里斗;五是许多白酒厂家业绩亮眼,是因为只要把酒卖给经销商就可以计算销售收入和利润,但这些酒并没有喝进消费者的肚子里,而是躺在经销商的仓库里。正是这些带水分的数据,往往让人雾里看花,不得真谛。

当前,白酒企业的紧迫任务是去自身的库存、去商家的库存,给市场和经销商休养生息的时间,其中的关键是千方百计扩大白酒的有效供给。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提质量、增品种、调价格、强渠道、善宣传等多种手段,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提振消费信心,消化酒类库存。

去杠杆要有坚定性

白酒企业生产经营或扩大再生产使用的资金,有多少是自有资金,有多少是银行贷款,有多少是民间借贷,其比例至关重要。负债可以有,但要维持在合理水平。如果企业融资规模过大、负债过多,将导致财务费用过高、资产负债率过高、经营风险加大。

一些白酒企业资产负债率多年居高不下,现金流常年枯竭,必须十分警惕。要从本企业实际出发,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定不移地降低杠杆率;以增收节支的举措,千方百计缩小负债规模。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的局面,更要坚持现金为王的宗旨,否则,企业的持续经营就难以为继。对品牌力较弱的酒企来说,更要躲避负债经营的路数,恒大地产即是前车之鉴。

降成本要有精准性

酒企的生产经营离不开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供给,但原材物料的定价权主要掌握在上游企业手中,人工价格更是居高不下,许多成本不是想降就可以降下来的。例如,员工的工资不但不能降反而应该涨,让员工也可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所以,降成本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找对突破口,体现精准性。

从白酒业共性的角度讲,降成本大概离不开如下的举措:首先,要强管理练内功,减少跑冒滴漏和各种破损;其次,要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通过智能化生产减少用工人数;再次,要开展科技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复次,要深化企业改革,激发组织和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最后,要求真务实科学决策,因为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也是最大的成本浪费。

补短板要有全面性

白酒业补短板有两个层面,一是行业层面,二是企业层面。补短板要有系统性,统筹兼顾共性与个性、现实性与前瞻性、适应市场与引领市场,做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

从白酒业共性的角度讲,基础理论研究尚有薄弱环节,一些0-1的问题还未解决;文化传播缺乏统一性深入性,各取所需内容空泛;许多产品盲目跟风,守正创新与专精特新不足;国际化目标进展不大,与其规模地位不匹配。“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白酒业是很好的启示。

从个性的角度讲,每个酒企都有自己的短板,需要从自身实际与市场特点出发,找不足强弱项锻长板。

总体讲,白酒业对供给侧改革用力不足,造成供给与需求不完全匹配。白酒业亟待强化供给侧改革,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市场和有效需求,使酒企从被动适应需求转变为主动创造需求,用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实现白酒业高质量发展。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